我的律师朋友|王静:不做施暴者,也要有对校园欺凌说“不”的勇气和策略
2025-04-17 17:5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我的律师朋友|王静:不做施暴者,也要有对校园欺凌说“不”的勇气和策略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7日讯(记者 张玲 翁任莹 实习生 卫璟童)什么是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我的律师朋友”栏目邀请到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静律师,从法律人的角度为我们解读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欺凌不只是身体上的,也有语言上的,比如辱骂、起外号等。欺凌也不只发生在真实空间,在虚拟空间也同样存在,比如在网络社交空间留下恶毒的留言或帖子,也是欺凌的一种。王静律师在解读中强调,校园欺凌不仅损害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威胁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帮助更多人深入地认识、辨别校园欺凌,意识到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消极影响,“期望各位同学既不能做施暴者,更要学会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争做和谐校园的建设者。”

“解决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种,暴力是最软弱的一种。”王静律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记住:当你遇到欺凌行为时,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严肃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王静律师在深圳新闻网演播室。(张玲 摄)

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王静律师从5个方面切入:1、什么行为属于“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有哪几种?2、你是否遭遇过校园欺凌?3、欺凌者会遭受什么后果?4、被欺凌者会受到什么影响?5、遇到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

王静律师介绍说,校园欺凌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不对等。例如欺凌者会利用自己身体更强壮或是掌握对方的把柄,以及自己更受欢迎的程度等,去控制或伤害对方。二是,欺凌会重复发生。它不仅仅出现一次,有可能会再次出现。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欺凌者也会通过网络对受害者进行攻击,如在受害者的社交网络里留下恶毒的话,发送带有侮辱意味的照片等等。由于欺凌者可以在网上匿名,而且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消除伤害变得更难。

从类型上看,校园欺凌又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

直接欺凌是指采用公然、明显的方式进行欺凌。间接欺凌是指以较不易被发现的方式进行欺凌,通常借助第三方进行欺凌。直接欺凌又包括:身体欺凌,例如打、踢、抓咬、推搡、勒索、抢夺和破坏物品、将人锁在室内、强迫他人做事等行为。以及言语欺凌,例如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行为。

间接欺凌包括:关系欺凌,例如用谎言或者谣言攻击他人、社会孤立、忽视他人等行为。以及网络欺凌,例如发送恶意信息、帖子或邮件、未经同意发布他人照片、通过网络进行恶意伤害他人等行为。

王静律师希望每个孩子不做施暴者也不做旁观者,遇到校园欺凌要有说“不”的勇气和策略。(张玲 摄)

针对校园欺凌,王静律师总结了“三不、三要”的处理秘诀。“三不”是指:

一、不做欺凌者

校园是我们除家庭以外最重要的成长场所,每位同学都应该成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和守护人。如果和同学产生矛盾,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及时地求助老师或者家长。

二、不做被欺凌者

面对欺凌,各位同学要勇敢说“不”。一切让你不舒服的言论或者肢体动作,你都有权利拒绝,当对方没有停止这样的行为时,及时向老师、父母说明情况,并表达清楚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三、不做旁观者

当我们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被欺凌时,一定不能袖手旁观。及时地帮助与反馈,也许你能够帮助你的同学脱离危险。

“三要”包括:

一、要敢于发声

当你遇到欺凌行为时,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严肃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二、要及时求助

要相信自己的父母和老师,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困境。如果老师和父母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直接拨打报警电话110。

三、要爱护同学

解决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种,暴力是最软弱的一种。在校园里一定要爱护自己的同学,他们将是你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编辑:潘润华 马丹] [责任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