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9日讯(记者 曾思达 范洋航 王睿)“深圳像这锅沸腾的火锅一样,熬得越久,滋味越浓。”在深圳金光华广场的海底捞门店,店经理李玲玲笑着对记者说。她身后,是24小时不打烊的灯火与穿行不息的食客,而她的故事,恰如这锅热气腾腾的火锅——从平凡的食材到沸腾的精彩,14年间,她完成了从服务员到门店经理的逆袭,更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收获了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圆满。
30楼的憧憬:一碗火锅托起的深漂起点
2011年,刚刚毕业的李玲玲跟着师傅挤上开往深圳的绿皮火车。“刚来深圳的时候,我们的宿舍在30楼,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住那么高的楼。”镜头里,她摩挲着泛黄的旧工牌回忆道,“每晚擦完桌子,我都趴在窗户上看深圳的车流,心想什么时候能真正属于这里。”
从话吧服务员,到客户经理,李玲玲的成长轨迹刻着深圳服务业的进化密码。刚刚成为客户经理时的那场“危机公关”成为她职业上的转折点:因员工失误导致顾客愤然离席,她连夜发送长长的致歉短信,最终用诚意挽回客户。“现在我会教员工,服务不是流程,是用心看见每个人的需求。”
双城记:在鸳鸯锅里平衡人生百味
凌晨两点的家中,李玲玲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远在美国海底捞工作的丈夫发来自己刚刚上班的视频。这个双职工家庭的故事,藏着深圳服务业的特殊印记。“我女儿经常跟我说,妈妈,深圳的图书馆比老家的大好多呀,像魔法城堡一样!虽然我和我老公工作都很忙,但深圳的包容和便捷,让我和我的孩子能够团聚,我心里真的觉得很温暖。”
城市共生体:当个体命运遇上特区脉动
“深圳教会我,成功不是站得多高,而是托起多少人。”在无数个“李玲玲”的推动下,14年间,海底捞在深圳迅速扩张,从1家到如今的41家,成为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缩影。
从30楼的宿舍到见证深圳海底捞41家门店的版图,从毛肚在红汤中的七秒沉浮到千万食客的味蕾记忆,李玲玲的故事,是深圳这座城市滚烫人生的注脚。正如她所说:“深圳的火锅,永远沸腾;深圳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