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9日讯(记者 汤莎)在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术赛事落户深圳、光明国际马术中心获批国际马术五星级赛事标准的利好下,深圳正积极推动马术运动创新发展。4月19日,深圳市马术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与金伯乐科技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模拟马”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科技+马术”融合及智能化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此次三方合作旨在整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马术训练资源,研发升级模拟马系统,提升运动训练效能,优化大众骑乘体验,助力深圳建设国际级马术运动标杆城市。
深圳市城市体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道新、深圳市文体局体育产业发展处处长周天龙、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博士、中国当代艺术家、深圳大学公共艺术研究所主任、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艺术总监沈少民、深圳市马术协会会长陈泽嘉、深圳市马术协会执行会长萧红等嘉宾及爱马人士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活动。三方代表在政府主管部门、投资方及各主流媒体见证下完成签约。高瓴资本DVC商业分析总监王煜认为,科技将重塑马术行业形态,期待资本助力项目规模化。
萧红表示:“马术长期受限于高成本,成为‘少数人的运动’。协会联合科技与艺术团队,正是要让马术‘踏入寻常百姓家’。”她指出,当前模拟马已进入深圳中小学试点,未来将推动“马术进校园”规模化,打造更智能、更普惠的训练系统,实现“全民骑马”的愿景。
深圳市马术协会执行会长萧红
丁宁透露了“模拟马”技术升级方向:“第二代‘模拟马’将突破静态训练局限,通过动态传感模拟奔跑时的风力反馈,并开发AI实时互动系统,让‘人马交互’更灵动。”其团队还将与艺术家沈少民合作,将马术训练工具升级为“未来艺术装置”——兼具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甚至推动“居家骑马”场景落地。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博士
沈少民更强调艺术与科技的共生,他认为,模拟马不仅是训练工具,更应成为“流动的公共艺术装置”,结合科技与美学重塑马术文化形象。
中国当代艺术家沈少民
深圳市马术协会副会长、马主及马术运动员家长代表张丹丹指出,“模拟马”可解决真马训练安全风险高、系统性不足问题,期待普及至家庭场景。
活动现场重点展示了模拟马训练系统,其搭载的高精度运动仿真技术,配备沉浸式训练及多种赛事场景,为专业运动员训练和大众体验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未来将启动“马术科技”进校园,“马术科技”进社区、公园等公益计划,将马术运动普及触达更多市民,大幅降低马术运动参与门槛。
现场,大家就马术运动数字化发展趋势展开深度交流,三方将依托深圳科技创新优势,构建智能马术生态体系,为传统体育项目与科技融合提供“深圳样本”。
(深马协供图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