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2日讯(记者 汤莎)4月23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进入倒计时200天,在刚刚完成验收深圳体育中心,已经亮起了倒计时,一切准备就绪,迎接八方来客。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会”)与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称:“残特奥会”),将分别于2025年11月9日—21日、12月8日—15日举行。4月22日,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活力广东”专题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深圳市体育中心,实地探访赛事场馆建设进展。目前,深圳赛区18个竞赛场馆顺利通过省执委会竞体场馆体育工艺、信息化建设及残特奥会场馆无障碍专项验收,多项黑科技应用将全面展现“科技+体育”的融合创新。
走进“大脑” 感受全国智慧体育场馆标杆
十五运期间,深圳体育场将承接U18和U20系列的足球比赛,以及射箭比赛;深圳体育馆则将承接全运会羽毛球和飞镖比赛。日常,深圳市体育中心还是各类大型赛事与演唱会的钟爱场馆之一,这些都需要更为全面的调度来提供精彩的赛事体验。
深圳作为科技之都,此次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产品的应用,赋能体育产业发展。走进深圳市体育中心指挥中心,墙上大屏显示着众多实时数据,多个场馆场内外的车辆、安防、人流量等数据不断跳动。“通过智能安保系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的智能赛事指挥系统,我们可以快读获取馆内的实时动态,为赛事提供全方位保障,这里也是我们的‘大脑’。”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智慧场馆部部长张柱山说道。
张柱山表示,深圳致力打造全国智慧体育场馆标杆,市体育中心不负所望。深圳市体育中心场内建设4207个信号天线和1767个无线AP设备,覆盖体育中心所有区域;场内还打造了多个人工智能场景,包括AI安防、AI客服、AI巡检以及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场馆运营决策平台,极大地提供了管理与处置效率;场馆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包括光储充一体系统、建筑能耗监管系统、智能场地控制系统等,实现动态能耗管理和超充快捷体验,如“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场馆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场馆基于BIM和GIS数字孪生中台,在智慧指挥运营中心以3D可视化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场馆运营、赛事、交通、设备等八大专题,支撑应急事件联合指挥调度。这些不仅为赛事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更为未来城市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据悉,十五运会期间,深圳赛区还将充分运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将科技含“深”度融入赛事的每一个细节。
随处可见的黑科技 八分钟可完成冰篮场地转换
深圳市体育中心场馆按照世俱杯(世界俱乐部冠军杯赛)1/4决赛的标准进行建设,可容纳15000人,场地中央4面大屏,可以让所有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比赛时的比分或现场的画面。这里不仅营造了极佳的观赛氛围,黑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变形座椅”系统快速铺开与收合,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能根据不同赛演活动要求,伸缩不同排数,灵活安排座椅数量。高效的不仅是座椅配置,还有场地极速转换。据介绍,该场馆已可实现冰球、篮球场地的8分钟转换。
更引人注意的是体育馆首创的“开合屋盖兼顾移动斗屏”系统。这个重达60吨的“黑科技”产品,创造性地解决了两种功能场景不可兼得的行业难题。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建筑师李优介绍,“开合屋盖兼顾移动斗屏系统克服了材料、系统整合、场景切换等技术难题,既可以满足网球赛事对光线的要求,也能满足冰球赛事等特殊场地要求。”李优认为,“整个项目设计本着立足湾区、世界一流的标准开展,在各方面反映深圳特色,除了功能上现深圳科技创新的城市特性之外,规划上也体现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特性,通过地下通廊、空中连廊等立体连接,将传统封闭式的体育建筑转变为与周边城市融为一体的市民体育文化公园,以开放欢迎的姿态迎接深圳、全国以及全世界的体育文化爱好者。”
李优还特别提到,项目搭载的超储充电、5G智慧场馆系统等等黑科技,都来自深圳的科技企业。
改造提升后的体育中心,随处可见的黑科技。如馆内配置的智慧导航系统,观众进去场馆后通过“I深体”小程序,输入票面区位,可快速找到位置,该系统还同样适用于找到停车场等。
(深圳新闻网供图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