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3日讯(记者 杨佳慧 张宇杰 实习生 杨梓豪)近期,随着中美关税战硝烟四起。美国对各国地区征收税率不等的所谓“对等关税”。这场没有硝烟的“关税战”到底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深圳新闻网记者到有着中国电子第一街称号的华强北,实地采访在此经营的摊主和采购的外籍客商。
波及中东地区 关税战有“制裁”也有“突破”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华强北的摊主已提前筑起“缓冲带”。做电源外贸业务的摊主张女士表示,之前她代理的品牌有做出口业务,美国实施制裁之后,现在转做国内市场比较多。
来自伊拉克的Issa告诉记者,他在伊拉克经营电子产品与游戏公司。“关税战对我们不太好,损害了我们的生意。在伊拉克,如果我现在想买一些东西,价格会变得(比以前)高。”
伊拉克客商Issa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
来自加拿大的Fabio表示,“关税战”对自己持有的股票会带来一定影响。Amir hoosein tayebi在伊朗从事电子汽车和零部件制造行业,他对中国充满信心:“在电动汽车领域尤其像比亚迪汽车一类,欧洲和美国都不是中国的对手。”
伊朗客商Amir hoosein tayebi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
据报道,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320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65%,欧洲市场渗透率从12%增至22%。
以小见大 从日常生活窥探贸易摩擦的代价
加征关税后,各类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商家往往会把部分甚至全部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同时,关税战引发全球供应链动荡,原材料和运输成本随之提高,进一步推升了日常消费品价格。像欧洲超市的可乐价格上涨了30%,日本便利店也有选择地下架美国商品,全球消费者都为这场贸易摩擦付出了代价。
关税战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出国旅游和公司业绩层面。来自法国的Eric在深生活工作多年,他表示,“(关税战)间接地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尤其是货币波动。我们取消了今年去法国的家庭旅行,就是为了避开通货膨胀,等它降温。”Eric的妻子认为此次关税战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美国商品等的消费决策。“但在深圳生活的我们感受不到太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来自阿根廷的短视频博主Mario表示了一些担忧,“也许我所在的公司(产品)最终不得不涨价,然后我因为销量不高可能就被炒鱿鱼了。就像昨天我参加市场营销会议时,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抱怨他们的销售(受到了影响)。”
关税战无赢家 低成本高质量产品仍是优势
记者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中长期发展持审慎乐观态度,也有相关从业者面对新的机遇。Eric认为,这不过是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反复使用的老把戏,“但从长远来看,这根本无关紧要,证据就是人们根本不记得他们了。”来自加拿大的Fabio则认为,关税战对美国的损害大于对中国的损害,“美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在数量和价格上比中国更好的替代品,或者能够以低成本在国内生产。”
华强北客商王先生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
华强北客商张女士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
未来,关税战的走向会如何?加拿大人Fabio推测:“中国将会找到其他贸易伙伴,并将与欧盟等其他国家发展更紧密的关系。美国在国际上将更加孤立,盟友和合作伙伴仍然很少。”而华强北客商王先生则直指:“其实我们国内的产品已经可以满足到我们百姓的普通需求。要追求好质量产品的话,国内有很多这个可替代的商品,人们不一定要依赖进口商品。”
这场贸易博弈远超出经济范畴,实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在拥抱国产替代机遇的同时,需警惕输入性通胀的长期影响;而对于企业决策者,这恰是布局新兴市场、培育技术优势的战略窗口。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博弈,或将催生更包容的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