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金融为民”落地生根 深圳农商银行“小小银行家”活动解锁金融启蒙新课堂
2025-04-25 15:1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助力“金融为民”落地生根 深圳农商银行“小小银行家”活动解锁金融启蒙新课堂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4日讯(记者 朱琳 通讯员 周洋洋 张瑜)为深入践行“金融为民”暖心工程,切实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深圳农商银行龙华民治支行携手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共同开展“行知文化节之‘义’起传爱”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围绕“金融启蒙+实践体验+安全教育”三大板块,打造沉浸式“小小银行家”课堂,推动金融知识走进校园,用实际行动响应社会群众对青少年金融教育的殷切期待。

趣味课堂:讲好金融“第一课”

“什么书最香?”“火为什么腿最长?”活动以“脑洞大开”的热身问答开场,谐音梗谜题迅速活跃气氛,拉近学生与金融知识的距离。在“钱从哪里来”环节,该行工作人员以贝壳、铜钱、交子等货币图样为引,生动串联起从商朝贝币到数字人民币的货币演变历程:“古代人用贝壳买东西,碎了就麻烦啦!所以后来有了更耐用的金属货币……”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直观理解货币作为“等价交换媒介”的本质,感受科技进步对支付方式的革新。

在支行的人民币展厅,理财经理通过实物陈列与数字影像,生动讲解中国五套人民币的发展历程。从第一套人民币的夸张面额设计,到第五套人民币“光彩光变数字”等前沿防伪技术,学生们不仅见证了货币印制工艺的飞跃,更从中触摸到国家发展的时代印记。这正是“金融为民”暖心工程中“金融知识普惠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生动实践。

场景模拟:体验银行服务“超能力”

在“银行功能大揭秘”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真实场景模拟体验:在ATM区亲手操作插卡、输入密码、存取现金;在智能柜台模拟开户转账流程,感受科技赋能下金融服务的高效便捷。“开户转账挑战赛”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协作完成了一次次“小小任务”,收获满满成就感。

“认识银行‘超能力’”环节化身“金融知识小剧场”,通过“小明存压岁钱”“出国换外币”等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储蓄、贷款、外汇结算等基础概念。工作人员更以“辣条银行”作趣味类比,讲解利差原理:“存10包辣条送1包利息,借10包还13包,银行赚的2包就是利差。”简明有趣的比喻让抽象的金融逻辑变得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浓厚兴趣。

安全守护:筑牢金融防诈“防护网”

金融安全是金融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课堂上,该行理财经理围绕青少年常见风险场景,讲解存款保险制度,传授“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的人民币鉴伪技巧,并结合“扫码领游戏皮肤”“班主任短信缴费”等模拟情境,揭露“低价皮肤陷阱”“虚假红包链接”等诈骗手段,提升学生防骗识别能力。学生们现场学习辨别水印、安全线、光变数字等人民币防伪特征,踊跃参与互动问答,强化“密码不外传、链接需核实、可疑信息多确认”的金融安全意识。

恰逢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活动特别融入“金融安全与国家安全”延伸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秩序维护的重要性,倡导从“不随意拍摄军事设施”“发现信息泄露及时报告”等小事做起,将“国家安全观”融入日常生活。

实践育人:在体验中播撒责任种子

“为春天充‘植’”环节别出心裁,学生们亲手制作金融主题多肉盆栽,将绿色环保与金融知识结合,作为此次活动的“成长纪念品”,也象征着“金融为民”暖心工程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悄然发芽。

活动尾声,深圳农商银行民治支行行长为每位“小小银行家”颁发纪念证书,并寄语:“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更要守护未来的责任感。”。学生们手持“小小银行家”纪念证书分享感悟:“原来存钱能让钱‘长大’,但也要小心骗子!”“银行的‘超能力’其实是帮大家管好钱、用好钱!”

此次“小小银行家”主题活动,是深圳农商银行落实“金融为民”暖心工程的一次有力实践,也是金融服务延伸至社会基层、惠及下一代的创新尝试。该行通过儿童视角重构银行空间、以教育逻辑重塑服务场景,将“专业的事”讲成“生活的事”,让金融之力从点滴渗透日常、润泽未来。

深圳农商银行将继续依托网点资源与公益基因,推动金融教育在更广泛人群中“可见、可感、可持续”,为构建高素养、广覆盖、有温度的金融生态贡献更多民生实践样本。

(以上图片由深圳农商银行提供 授权给深圳新闻网使用)

[编辑:胡津玮 吴沁彤]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