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医药+” 促多元生态发展……这场“深聊会”聚焦“中医药”干货不断
2025-04-29 16:43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探索“中医药+” 促多元生态发展……这场“深聊会”聚焦“中医药”干货不断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9日讯(记者 赵文硕)4月27日,深圳市政协调研组赴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实地调研医院建设发展情况,并围绕“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主题举行深聊会。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出席会议,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院、市中医药学会、市中医药协会、华润三九医药相关代表参加会议。

近年来,深圳市中医药系统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改革创新机制,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加强中医医疗资源配置、规范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执业、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和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专科护士“处方权”等创新举措落地,在深化改革、提质扩容、强化监测、加强协同、发挥特色等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4月,深圳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光明解锁中医药服务新地标

2024年6月,全国最大单体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启动试运营,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000张。

据介绍,院区以“绿色医院”为标准,融合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科技,建设集中医、国际诊疗、康养于一体的特色专科群;推行智慧化服务、手续一站式5分钟办结、病区“护疗养”三智集成系统;塑造中医文化IP,打造中医药养生园、“空中生态绿洲”、中医科普长廊,构建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空间;完成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成为全国中医领域AI融合诊疗的先行者。

实力是底气:建议多层面提高中医整体诊疗水平

“中医的传承是第一位,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市政协常委、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刘禹翔说道。

她认为,应加大本地区名医经验的整理和传承,让更多的年轻医生有机会跟师学习;加强经典学习临证再学习;推进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打造核心示范载体;梳理出中医经典病房的优势病种(以急、危、重、疑、难病为主)并预备融合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特色技术,引入院内制剂,建立“中医主导、多学科联合”服务模式;重视中医优势病种指南优化和落地。

同时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加强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规范化培训,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研究。建立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数据库和样本库,加强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多元是方向:探索“中医药+”产业生态

“扶持院内制剂开发和临床使用,推动院内制剂成果转化。”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副主任,市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麻晓鹏提出。

“中医药可以通过跨界融合构建多元发展生态。”市政协医药卫生界别召集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韩振提出建议。

他表示,建议通过AI赋能中医药,让知识挖掘数字化、研发生产智能化、服务生态智慧化;打造“中医+文旅康养”,推出集中药种植、文化体验、生态疗愈于一体的主题旅游线路,发展个性化膏方定制、节气养生等健康管理服务,激活消费新场景;策划“中医药+教育传播”,开放数字文创产品,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教材、进社区,并联合高校设立海外中医中心,以针灸推拿为载体传播文化内核。

“可以通过建设深圳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利用AI、区块链技术对古籍、验方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共享。”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罗伟香还提出,可以规划建设深圳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引入AI辅助诊疗、中药智能制造等创新企业;推动“中医药+旅游”模式,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开发康养旅游路线。

[编辑:张玲 马丹] [责任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