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日讯(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通讯员 张育森 马印竹 吴璨)去年12月30日,63岁的刘阿叔(化名)骑着电单车去朋友家,路上减速带的颠簸,他腹部袭来一阵剧痛,随后晕倒在地。而这一摔让阿叔的人生彻底发生了巨变——被紧急送医后的阿叔竟然查出了肝肿瘤出血!
刘阿叔怎么也没想到,几十年几乎没有感冒过,身体一直很健康的自己会患上如此严重的病。“中晚期肝癌”“肿瘤大”“位置刁”“已经破裂出血”……每一个关键词都足以让阿叔和家人心灰意冷。
而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深圳市人民医院-粤港澳大湾区肝胆胰医院(深圳)给他带来了希望。董家鸿院士率医院团队,突破“不可切除”瓶颈,通过多学科合作的系统治疗和“离体肝肿瘤切除+自体肝移植”,为患者实施了根治手术。
据悉,这种巨大肝癌通过转化治疗联合离体肝切除+自体移植的手术,在国内是首例,堪称复杂肝癌诊疗的精准外科典范。
腹痛以为是胃病,结果查出巨大肝癌!
肝癌是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新发病例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 4 位,年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 2 位。约64%的中国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刘阿叔就是这样一位中晚期的肝细胞癌患者。他的儿媳告诉记者,刘先生去年年中的时候曾经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不过没当回事”。一开始,他也曾怀疑是不是肝出了问题,但是常规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指标正常。后来他以为是胃痛,到医院做了胃镜,查出有胃炎,就一直按胃病治了三个月,但依然不见好转。
后来,在阿叔骑车摔跤就医后,终于揪出了隐匿了数月的“凶手”。
据介绍,刘阿叔的肝肿瘤很大,大约长20cm;位置很深,位于肝脏的尾状叶(肝脏最深最核心的部位);而且更棘手的是:巨大的肿瘤形如哑铃,下腔静脉(人体下半身最主要、最粗大的静脉)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内包含进入肝脏的动脉、静脉及胆管)正好卡压在哑铃状肿瘤的凹槽处,犹如两条死死勒住脖子的绳索!
按传统临床手术指征来说,这是个不可切除的肿瘤!因为很难完整地切除肿瘤,而且切除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邻近的血管损伤,从而导致致命的大出血。
听到没办法手术时,刘先生感觉如五雷轰顶!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还止不住地流眼泪。
就在他以为没得治的时候,就诊的医院给了他一个“绝处逢生”的建议:转院到深圳肝胆胰外科最强的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
多学科联合,变“不可能”为“可能”
作为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全面深化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24年11月3日,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院中院”的形式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肝胆胰医院(深圳)(以下简称肝胆胰医院),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出任院长。
肝胆胰医院是一个整合了肝胆胰外科、肝病内科、介入科、放化疗等多学科资源的平台,实施的是以疾病为中心的集成化诊疗模式。
接诊刘阿叔后,首要的是止血!肝胆胰医院介入科团队通过紧急血管介入栓塞(TACE)控制了肿瘤的出血。
在患者情况稳定后,肝胆胰医院组织了包括肝胆胰外科、介入科、感染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的多学科会诊,由于肿瘤无法切除,先给予了血管介入联合靶免药物的转化综合治疗。
经过2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的肿瘤活性得到很好的控制。但肿瘤的大小却没有明显变化,两套管道仍紧紧地箍住肿瘤。如何才能安全地拆除患者的这枚炸弹呢?肝胆胰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鲍世韵副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卢倩副院长及肝胆胰外科杨世忠主任再次组织了包括医务部、肝胆胰外科、麻醉科、介入科、感染内科、ICU、影像科、手术室等多学科讨论。最终,董家鸿院士决定通过离体肝肿瘤切除、自体肝移植的技术来完成这个手术!这是为了避免体内操作的空间限制引起的大出血或肿瘤破裂风险,以实现肿瘤完整切除、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
院士亲操刀,上万医生在线观摩巅峰手术
肝脏移植术被誉为肝脏外科的皇冠,而“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该术式集全肝切除、肿瘤切除、肝脏低温保存冷灌注、体外肝脏劈离、血管置换重建、肝移植等技术于一身,是除微创之外涵盖所有肝脏外科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肝脏外科的终极手术技术。
“打个比方,这就像汽车发动机坏了,我们要把它从汽车上拆下来,在车体外把它修好,然后再装上去。但人的肝脏跟修发动机又不一样。发动机可以熄火了再修,但人的肝脏不能停,在修的过程中,要保证肝脏不受缺血性的损害,还要维持生理的稳态。因此在肝脏离体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要通过麻醉与循环监控技术、生命支持的技术来维持血液循环的问题,还要维护支持肝脏的功能,保持全身的代谢稳态。它涉及多个学科,需要集团军作战。”董家鸿院士介绍说。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叶秀峰书记、耿庆山院长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统筹下,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4月14日08点08分,由董家鸿院士亲自主刀,深圳医院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手术、麻醉及护理团队共同合作的离体肝切除术正式开始!
开腹——腹腔粘连松解——全肝游离——肝脏连同肿瘤整体移除体外——体外器官保存液灌注肝脏——下腔静脉临时人工血管搭桥——体外肿瘤完整切除——肝脏修补——肝脏回植——术野止血——关腹!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但每个动作又气定神闲,每个环节都需要复杂的操作,流程却又非常流畅。
22点30分,随着最后一个打结完成,历时14小时,手术顺利完成!切除的肿瘤重达1410g,回植肝脏1100g!肿瘤比正常肝脏还重!手术出血量也远低于在体切除,术中只输了红细胞2200ml、血浆400ml。
这一巅峰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肝胆胰医院肝脏外科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也为肝脏肿瘤疑难病症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此次手术,有14000多名医生在线收看了网上直播。通过直播展示精准外科的最前沿技术,向业界同行推广颠覆性的外科技术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同行探索突破传统外科局限,推动“不可能”向“可能”转化,为不可治愈疾病寻找新解决方案。
术后,刘阿叔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团队的指导下,深医ICU联合超声科、输血科、感染科等众多相关科室,对患者进行了精准治疗与快速康复。患者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一天即拔除了气管插管;术后第三天,患者即可配合床边坐立;术后第四天,患者尝试下地活动;术后第七天,患者顺利转回了肝胆胰外科普通病房。记者在病房看到刘阿叔时,他气色很好,恢复很快。后续,医院还将为其制订进一步的综合治疗方案。
患者及家属向董院士团队送锦旗。
深圳清华携手,推动肝胆胰治疗水平快速提升
据悉,自2018年起,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通过深圳“三名工程”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深圳市卫健委及深圳市人民医院的领导下,董家鸿院士的鼎力支持下,深医肝胆胰外科由深圳市重点学科到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再到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实现了专科建设的“三级跳”。
在此基础上,2024年11月3日,深圳市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强强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肝胆胰医院(深圳)。今年,董家鸿院士更将其全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放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如今,董家鸿院士及其团队已常驻肝胆胰医院。
肝胆胰医院副院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鲍世韵告诉记者,未来在董家鸿院士带领以及院领导支持下,深圳市人民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还将进行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合作。肝胆胰医院将以肝胆胰外科为核心,推动医院多学科协同发展,借助清华大学科研资源,探索医学创新,为深圳及大湾区肝胆胰疾病患者,尤其是疑难重症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减少跨区域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