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6月6日讯(记者 姚嘉惠)在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6月6日上午,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东主场活动在深圳人才公园举行。该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海洋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世界湾区 领航蓝海(World-class Bay Area, Pioneering the Blue Economy)”为口号。活动围绕全球视野、科技赋能、中国故事,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广东建设海洋强省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突出成效。
权威发布:呈现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活动伊始,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书面发布《2025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对全省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主场仪式:科技赋能传递蓝色使命
上午10时,《深圳·共潮生》主题宣传片首映后,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及省政协领导相继致辞,系统阐述了海洋强省战略的实施路径,强调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现场,由深圳科技企业自主研发并制造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承担起传递旗帜的重任。此外,活动现场还邀请到茂名市地质与海洋监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李伟锋,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庞勇,珠海三角岛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莉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靓,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Mark Hopwood 5位代表,围绕“向海图强 粤立潮头”主题作分享交流。
同步开展的海洋科技成果展集中呈现了近30项广东海洋经济新质发展成果,尤其是在深圳展区,展出了我国首艘高端湾区游轮“大湾区一号”模型、国内唯一全国产的HYPOS® 北斗导航定位一体机系统、全球首款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机器人潜鲛X100,重点展示了广东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产业的技术突破。
全民行动: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矩阵
活动现场设置了四大主题科普展区,原创海洋公益IP中华白海豚、绿海龟、红嘴鸥、鹿角珊瑚串联起沉浸式教育动线。公众通过参与打卡互动、标本展览、环保科普等互动项目,系统了解海洋科技、生态、文化等领域知识。
据悉,活动期间深圳将推出一系列海洋日主题活动。6月6日至8日,全市范围内将开展海洋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6月13日至14日及20日至21日,福田市民中心将举办海洋主题灯光秀,通过建筑光影技术展现红树林等特色生态系统;同期(6月6日至8日),市民可在中国华润大厦、平安金融中心、京基100、深圳湾一号、汉国中心等标志性楼宇周边,与主题亮灯地标合影打卡;此外,还将同步举办执法船开放日活动,全方位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分会场活动:多维拓展海洋议题
除主会场活动外,深圳同步举办多场分会场活动,深化海洋领域的合作与实践。6月5日,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以“世界海洋日”为契机,举办海事专业研讨会,汇聚境内外知名海事海商行业及法律专家共商海洋法治创新;6月6日南山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向青少年传递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同日,深圳市2025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国放鱼日)启动仪式在深圳南澳渔港举行,联合香港在深港交界海域共同举办,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合作,共建区域渔业资源养护体系;6月6日至8日,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开展深圳市海洋研学基地暑期海洋研学及南海科考产品发布活动,旨在通过船舶工业实景体验与海洋科考实践相结合,推动青少年在沉浸式场景中感悟海洋文化与工业文明的深度交融。
本次主场活动通过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政产学研深度对话、全民科普教育实践等多维形式,构建起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展示平台。广东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机制,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海洋素养,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助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