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岗口岸预计年底基本建成,深港通关缩至5分钟
2025-06-19 23:5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新皇岗口岸预计年底基本建成,深港通关缩至5分钟


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系列新闻发布会。(视频)

深圳新闻网2025年6月19日讯(记者 朱佳若)6月19日,深圳市举行第二场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福田区委书记、河套发展署党组书记黄伟在发布会上透露皇岗口岸重建工程进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跨境枢纽,新皇岗口岸历经6年重建,将于2025年底基本完成建设,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工程不仅是深港基础设施“硬联通”的标志性项目,更是两地规则衔接、民生融合的“试验田”,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通关效率跃升,5分钟跨境直通重塑湾区生活圈

新皇岗口岸最大的亮点在于通关模式的革命性升级。重建后,口岸将全面推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取代原有的“两地两检”流程。旅客只需一次上下车、一次排队,即可完成深港双方查验手续,通关时间从平均30分钟大幅缩短至5分钟,实现“排一次队、查一次证”,大幅减少人员滞留和拥堵风险。

据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福田区委书记、河套发展署党组书记黄伟介绍,新口岸联检大楼采用多层立体化设计,高峰期日通关能力可达20万人次,远期规划提升至30万人次。同时,口岸与深圳地铁7号线、香港北环支线等5条轨道线路无缝衔接,形成“轨道+口岸”的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湾区“1小时生活圈”功能。

功能重构,从货运枢纽到科创门户的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首个实行24小时旅检通关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在重建中实现了功能定位的历史性跨越。新口岸取消货运货检功能,转型为“口岸综合服务+国际科技服务”双核枢纽,成为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布局的“中心服务枢纽”。

通过释放原货运区域50%以上的用地,新口岸为科研设施和产业空间拓展提供充足载体。规划中的国际协同创新区总建筑面积达180万平方米,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深港两地政府已成立联合专责小组,推动科研设备、数据、资金等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助力河套合作区建设世界级科研枢纽。

民生配套升级,国际人才社区赋能人才安居乐业

新皇岗口岸东北侧将同步建设18万平方米国际人才社区,配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及高端商业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社区规划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既引入香港优质教育资源,又保留深圳创新创业基因,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环境。

此外,口岸周边将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包括多语种导引、无障碍设施、跨境支付系统等,提升服务便利性。深港两地还计划开通“湾区夜间直通车”,串联香港启德体育园、深圳机场等枢纽,满足大型活动跨境交通需求,护航大湾区夜间经济活力。

[编辑:唐娜 周浩桦] [责任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