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6月20日讯(记者 朱琳 通讯员 张瑜 周洋洋)为深入贯彻金融消保工作部署,持续拓展金融教育覆盖面,深圳农商银行公明支行主动作为、精准对接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需求,联合光明区6家幼儿园及1所小学开展“银行业金融知识万里行”进校园系列活动,累计开展宣讲10场,覆盖师生逾500人。活动特别融入反假币和反电信诈骗内容,推动金融安全理念从小扎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坚实“防护墙”。
筹备精细,专业团队打造趣味金融课堂
为提升活动针对性与实效性,活动筹备阶段,深圳农商银行公明支行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宣讲团队,深入研究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需求特点,结合当下金融市场的热点与常见风险,尤其是反假币和反电信诈骗领域,精心设计了一套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宣讲方案和课件。
针对幼儿园小朋友,宣讲团队以简单易懂的故事和游戏为载体,将金融知识融入其中。通过以“反诈小卫士”为主题的故事集,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和应对措施;“货币寻宝大冒险”游戏,则让孩子们在寻找“宝藏货币”的过程中,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同时融入简单的反假币知识,如通过展示不同质地的纸张,让孩子们初步感受真币和假币的差异。面向小学生群体,宣讲团队则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引入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模拟实践等环节,在基础金融知识中穿插反假币和反电信诈骗知识。
多点覆盖,推动金融教育走深走实
活动期间,深圳农商银行公明支行宣讲团队带着满满的热情和专业,走进了多个社区幼儿园和小学,共计举办了10场精彩纷呈的金融知识宣讲活动。
在幼儿园宣讲现场,工作人员化身为孩子们的“金融小伙伴”,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有趣的动作,向孩子们介绍货币基本知识。工作人员拿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引导他们认识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和数字,同时展示假币图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两者的不同。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货币的交换功能,学会如何用现金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并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孩子们要小心“假钱”,不能接受来路不明的货币。
在小学的宣讲课堂上,工作人员以更加专业和深入的方式,向同学们传授基础金融知识及反假币和反电信诈骗技巧。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展示了人民币的制作过程和防伪特征,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假币,如观察水印、安全线、光彩光变数字等。随后,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收到假币后应该如何处理、不法分子如何利用假币进行诈骗等,引导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在思想碰撞中加深了对反假币知识的理解。
在反电信诈骗方面,工作人员通过讲述“免费皮肤诈骗”“刷单返利诈骗”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深入剖析诈骗套路,传授应对技巧。例如,提醒同学们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等。为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堂还设置了模拟储蓄活动,让同学们体验存钱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节俭习惯,同时融入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强调要保护好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
反响热烈,金融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兴奋地告诉老师:“我知道钱可以用来买好吃的和好玩的啦,以后我要把我的零花钱存起来,买更大的玩具,还要小心假钱!”一位小学生则自信满满地说:“我学会了怎么识别假币,以后买东西就不会被骗啦,我还会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小心,遇到奇怪的电话和信息不要相信。”老师们也纷纷反馈,孩子们在活动后对金融话题表现出了更高的关注度,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有了理财和防范诈骗的意识。
家长们对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家长表示:“以前孩子对钱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通过这次活动,他知道了要合理规划零花钱,还学会了存钱,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防范假币和诈骗,这对他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另一位家长感慨:“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实用的金融知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
此次“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进校园系列活动,是一次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融知识普及行动,也是深圳农商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推动金融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生动缩影。深圳农商银行公明支行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不断拓展金融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提升全民金融素养贡献更多力量。(以上图片由深圳农商银行提供 授权给深圳新闻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