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客”达人故事 | 王一三:从“王小白”到“王很强” 现身说法“一万小时定律”
2025-06-25 19:44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技客”达人故事 | 王一三:从“王小白”到“王很强” 现身说法“一万小时定律”

image.png

深圳新闻网2025年6月25日讯(记者 刘梦婷)当王一三拿下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的时候,既有“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激动兴奋,也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慨万千。“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坚持'以赛促教'理念的肯定。”

王一三是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教职工选手,在保障正常教学任务之余,她坚持早8晚10的“披星戴月式”训练。周末和节假日是技能打磨的黄金期,她通过“理论-实践-复盘”三维训练体系,完成从单一技能训练到行业认知升级的系统性突破,特别是对数字化服务场景的适应性训练。

博士期间,王一三在研究粤菜文化体验时深刻认识到,当代宴会服务正从传统技艺向文化艺术的维度跃升。这一领域既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又要求积极的科技创新,恰恰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绝佳的发展舞台。“我们正致力于构建中式服务的标准化美学评价体系,这不仅能推动行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型,更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服务岗位的认知偏见——让餐饮服务人员作为‘文化传承者’和‘体验设计师’的专业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重塑服务业作为‘人文科技融合型职业’的社会形象。”

自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她便入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日常中力求关注学生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来贴近行业,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be real,ready for work”的教学环境。“但作为选手来备赛此次大赛,是深刻地完成了动脑-动手,前台服务-后台作业的互动协作,对餐厅服务这项职业技能有了更具象、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以赛促教的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对现代服务业智能化、数字化变革方向,以及技能人才的发展、培养方向都有了新认识”,王一三如是说。

针对此次比赛的重要意义,王一三表示,通过赛事与行业顶尖选手的交流,验证了深职大“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先进性,更明确了智能服务设备应用、低碳化运营等前沿方向的教学改革重点。

经过此次备赛,王一三还开创性地总结了“三像训练法”:像编剧一样设计服务剧本,像导演一样把控全场节奏,像演员一样精准呈现每个动作。“备赛时我们探索了10套主题方案设计,甚至用VR设备模拟了100+种客情突发状况。”

她分享道,在训练餐巾折花时,为还原万里山河图上繁星闪耀的造型,团队连续72小时试验68种餐布材质,最终用3D打印模具突破了传统技法,“这种极致追求正是技能人的浪漫。”同时,为了在比赛限时时间内呈现最好的折花造型,单折花基本功中的“推”这一动作,她累积练习了一万次以上,给陪练学生现身说法了一场“一万小时定律”,也从学生口中收获了“王小白”到“王很强”的昵称。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她期待自己能实现"三位一体"的职业发展:一是成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二是做产教融合的践行者,将标准制定、产业实践与教学改革有机融合;三是担当人才培育的开拓者,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科技素养的新时代服务人才,为行业输送"懂审美、精技艺、善创新"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这种‘标准制定-产业实践-人才培养’的闭环发展,正是我理解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既要能著书立说,又要能躬身示范,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关于未来,王一三也有很多寄望。她希望将着力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生态:一方面推动技能标准数字化、实训场景智能化、商业应用规模化的全链条突破;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式餐饮"以食为天"的文化内核,将节庆礼仪、空间美学、情感交互等文化基因注入现代服务流程。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传承,让餐饮服务既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又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日常载体,真正实现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品质、丰富精神世界的双重价值。

[编辑:张玲 马丹] [责任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