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6月27日讯(记者 张玲 张宇杰)6月26日,由深圳市工商联主办的“民企话坛”之“法治护航,智赢出海”企业出海法律服务专场在罗湖举行,聚焦民企出海法律风险防范与权益保障,为企业带来实用的法律知识与应对策略,110多名来自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和法律界的专业认识参加了此次活动专场。
此次活动获得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贸促会的支持,由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罗湖区工商联承办,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协办。
活动现场。
深圳市工商联和贸促会支持企业安全高效融入全球市场
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人选周建军表示,去年以来,市工商联共举办18场“企业出海”系列专题活动,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4场“企·航”民营企业发展服务计划走进司法机关活动,为企业防范应对海外投资风险提供指引。与市中院、市科创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政数局联合签署《司法助企框架协议》,为民营企业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未来将进一步指导、鼓励、支持和护航深圳民企,更加安全、高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成为广大民企踏浪“出海”的坚强后盾。
周建军。
深圳市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程军表示,市贸促会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联系经贸界的重要纽带,也是服务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市贸促会以建设“全周期涉外法律服务链”为目标,依托中国贸促会全球网络,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法律资源,打造“商事认证+合规建设+商事调解”的法律服务体系,为深圳外向型经济抵御国际经贸局势波动提供坚实保障。今后将继续拓展与全球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国际组织、外国商协会的合作网络,为企业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郭程军。
一站式了解合规、涉外案件审判及出海对策
在分享环节,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主任闵齐双聚焦企业出海面临的合规风险,通过对比欧盟和东盟主要国家的投资准入政策、专利制度、劳动法规等,建议企业充分做好尽职调查、加强知识产权前瞻布局、重视涉外人才培养、善用仲裁等解决争议纠纷方式,以“法商融合”的思维将合规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闵齐双。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外商事庭副庭长李立菲围绕企业出海过程中的法律痛点和司法实践需求,从司法视角解读涉外案件审判,并结合合同纠纷、知识产权、数据合规、投资准入等典型案例,为企业应对境外“恶意诉讼”、跨境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保护等提供预判和应对的策略。
深圳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带来企业出海常见问题解析及对策建议,他表示,企业出海可能面临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合规壁垒及文化差异等风险,应增强文化融入,精准学习掌握投资目标国法律法规,做好市场调研及动态风险管控。
活动还安排互动交流环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进出口商会、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等参会嘉宾与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围绕企业出海热点话题,共同探讨法律合规路径,并回答现场企业提问,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招解难。
做好风险识别和防范 “市场+合规”两手都要抓
活动开始前,闵齐双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为企业出海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她建议,企业在出海之前先对东道国的法规政策、投资环境和政策动态进行尽职调查和充分了解,做好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在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她说,仲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争议解决方式。在亚洲地区,香港、北京、深圳都是很受欢迎的仲裁地点。深圳企业在合同中可以加入仲裁条款,约定与合同有关的争议由香港或者深圳的国际仲裁机构解决。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公共资源,通过政府建立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获取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境内和东道国当地的律师作为法律服务团队,全方位地把握出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闵齐双接受记者采访。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李菁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当天的圆桌对话活动。她告诉记者,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步伐确实明显在加快了。现阶段外币比如美元融资利率还比较高的情况下,实际上跨境人民币已经成为现在出海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一个最优选择。银行直接用跨境直贷的方式给企业境外提供融资支持,不管是手续便利程度还是减少汇率风险上,都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为企业融资诉求赋能。
李菁接受记者采访。
美盈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会丰和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李强也分享了企业出海的经验。刘会丰所在美盈森集团股份有限企业已经出海接近十年了,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美国、墨西哥都有投资。“摸着石头过河,在困难中发展,碰壁中成长。”刘会丰认为,去海外最重要的是考虑是否有市场,此外就是合规。如果在海外的经营做不到合规,一定是举步维艰的。
李强接受采访。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李强的经验是,企业要行稳致远的话,一定要适配当地的法律法规。合规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一道红线,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依法依规,尤其在出海办厂体现得更为关键。
刘会丰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