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的隐形守护者:龙岗打造全时段赛事医疗保障战线
2025-07-04 23:3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赛场上的隐形守护者:龙岗打造全时段赛事医疗保障战线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4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刘婷婷 许明威)当自行车运动员如离弦之箭般冲向终点时,观众席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而在这份热烈背后,一群身着白大褂的“无名英雄”正以另一种方式参与着“没有对手的竞赛”,用专业与细致编织起赛事的安全网。

目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残特奥会)自行车赛正在深圳龙岗盛大举行。龙岗区卫生健康局牵头落实医疗保障工作,赛场上默默守护的天使们组成了“全区域、全时段、全人群、专业化”的赛事医疗保障战线,他们不仅是急救员,更是赛场上无声的“安全守门人”。

医疗保障点全覆盖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医务人员表示:“每个医疗点位设置在合适的距离,确保突发情况时医护人员能快速抵达。”

保障组赛前进行救援演练

为了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每天赛事开始前,当运动赛场还是一片宁静的时候,一批医务人员已经走过赛事相关的各个角落,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和龙岗区疾控中心负责具体保障。保障组在自行车馆、水库赛段及酒店等重点场所按照“1个医疗站为中心+2医疗室3个医疗点”布局,投入救护车5辆及11类医疗专业人员共122人轮班值守,并根据不同场所的地形地貌、路线规划,设置高效的流程衔接模式,确保了资源配置合理、响应快速高效。

正式开赛后,医护人员的身影已覆盖赛场每个角落——在医疗站统筹信息流;在运动员休息区为选手检查受伤部位;在观众席通道发放降温物资和提供防暑服务。这些细节,构成了赛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应急预案全场景

医疗保障队伍聚焦运动员突发伤病、观众意外中暑、酒店食物中毒和蛇虫伤等风险,制定“多层次、多场景、全覆盖”的应急方案。12个医疗站点、5辆救护车、11类专业人员,形成“现场识别-专家响应-高效转运-院内处置”的无缝闭环。

“比赛正式开始后,我们早上6点半就会到各自的医疗点检查医疗物资。”现场保障队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比赛运动员的特殊性,药品均严格按“赛内赛外禁用”“赛内禁用赛外可用”“可用”三类标签标识分类储存,药品分类清晰、陈列有序,杜绝药物影响运动员比赛的情况。针对运动员受伤治疗的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采用针灸等中医手法,既有疗效又避免药物干扰兴奋剂检测,确保受伤运动员重回赛场。

龙岗区卫生健康局组织现场调研

由于龙岗大运片区生态环境良好,蛇虫出没较为频繁,蛇毒血清配备也成为赛事保障工作之一。考虑现场条件储存困难,医疗保障组依托现有的救护车转运体系,确保在10分钟内将患者送至定点救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该医院作为全区蛇毒血清储存单位,已备足血清并24小时待命。

安全守护全时段

深夜的酒店医务室内,值班医生仍在凝视电子病历系统的屏幕,检查擦伤的运动员伤口。另一位医生的手机屏幕上则跳动着最新信息:“截至7月3日,累计接诊49人。”

此刻,两处赛事酒店的24小时医务室仍在灯火通明。保障队在两个赛事酒店每日安排2名医务人员24小时驻点值班,提供基础医疗、急救转运服务;与综合保障组、竞委会建立了“联络直通通道”,实现伤病员转运、接收救治的无缝衔接;赛事期间每日早晚两次信息报送,实现动态优化全时段的响应。

[编辑:吴猛 周浩桦] [责任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