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你家孩子最近参加社区公益醒狮班了吗?”“参加了。咱们社区现在便民活动越来越多了……”近日,光明区玉塘街道玉律社区的这一幕,生动展现了社区服务的蓬勃活力。
连日来,在光明区委组织部、区委社工部的指导下,玉塘街道以党群共建为纽带,编织了一张从“油盐酱醋茶”到“急难愁盼事”的全覆盖社区服务网。
力量聚在“家门口”
机器狗灵活奔跑、水路两栖机器人炫酷变形,在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操场的人工智能科技小铺前,“黑科技”让师生们大开眼界,光明实验室研究员刘洲博士化身“科技导游”,为师生们讲解“黑科技”展品。
据悉,玉塘街道探索实施“社区合伙人”计划,已集聚社区党委科技委员、共建主理人、社区能人141名,常态化组织他们进社区、园区、校园,链接科研与服务资源,把社区变成播种科学的“肥沃土壤”。不仅如此,街道还组建了涵盖党建、法律、心理等8大领域的社区能人库,成立8支专业队伍,每月开展惠民活动。
服务送到“家门口”
“做作业要不要陪?”“孩子总趴着看书怎么劝?”在玉塘街道美好家庭建设工作室里,深圳湾实验室执行主任袁汇化身“分享达人”,传授育儿心经,58名家长听得全神贯注,不禁点赞:“全是接地气的实用干货,收获满满!”
玉塘街道创新打造美好家庭建设工作室,探索实施“N位一体”婚姻调解机制,组建调解队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在高效的服务网络加持下,工作室将收集到的860余条妇儿心声精准转化为服务清单——从解决亲子沟通难题的专家“良方”,到长者活动室里的活力“拍打操”;从巧解家庭纠纷的“和事佬”,到抚慰心灵的“树洞”支持……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如春雨般浸润居民群众。
矛盾解在“家门口”
玉塘社区“邻里茶室”内,一场关于公交站名的讨论热烈进行。
“‘长圳学校临时停靠站’这名字听着就像要拆,建议改成‘光侨雅苑站’。”居民王先生提议。经过多轮讨论,崭新的站牌竖立起来,成为居民自治的生动注脚。
茶室旁的“邻里话匣”里,居民们留下心声和诉求,社区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及时回复。玉塘街道聚焦交通劝导、垃圾分类等“十件关键小事”,让居民关心的问题在茶室里“议、定、解”,截至目前,已累计召开“茶话会”90余场次,收集意见277个,解决问题1274个。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搭台、小区议事、家庭赋能,玉塘街道正让社区自治共治之光,点亮居民群众“玉”见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