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8322.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
这份经济“半年报”显示,深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是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深圳经济能在大体量、高基数以及一些主要指标高增速的基础上,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实属不易,不仅含“金”量足,而且含“新”量高。
事实上,深圳以当下之“稳”促长远之“进”,竞逐新赛道,积聚新动能,激发新需求,拓展新市场,人流、物流、资金流指标增长总体稳定,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
深圳经济竞逐新赛道、积聚新动能,展现出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图为4月举行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新智造攀向高端
我市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发展更具韧性,持续攀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未来更有信心。
高端智造挑起“大梁”。上半年,深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步提升。在工业大类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已连续4个月回升。
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华为昇腾AI处理器,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商汤科技新能源电池视觉检测方案,让生产效率提高30%;个元科技工业视觉系统,8小时可完成两名工人6天的工量,且能实现0漏判。
新赛道多点开花。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汕工厂下线,为全球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车企;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实现移动端与桌面端的生态统一,国产操作系统实现历史性突破。
新产业蓄积后劲。全新电子特气研发生产基地在深汕合作区开建,长盈精密5G及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季度前竣工交付,创维光伏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产(一期)……一个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为工业发展积蓄潜能。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7.1%。
新引擎活力澎湃
高科技底色愈发鲜明,创新引擎全速运转。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9.0%、38.0%、35.8%。
机器人加速“进化”。优必选Walker S2能3分钟内给自己换电池,地铁里一个个“配货”机器人自主搭地铁为商家送货,通过穿戴设备在深圳精准操控远在山东的人形机器人煎牛排……深圳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居全国首位。
科技创新企业集聚成势。从“无人机产业带”,到“机器人谷”,再到“独角兽走廊”,深圳创新生态新潮涌动;37家深企登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其中新增数量居首位,成为国内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城市,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重大科研机构加速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揭牌成立,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为技术对接场景,为产业寻找技术;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发起设立,聚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交叉学科三个方向开展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前不久,我市携手东莞成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通过跨区域、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加强科创两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一个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科学片区正在成型。
新动能加速积聚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798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上半年,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86.5亿元,投资进度58.1%。
基建提速惠民生。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深圳外环高速三期、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等2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均在60%以上。
政府项目“开大门”。我市为民间资本“牵线搭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今年3月,深圳优选24个“高含金量”项目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6月,第二批总投资约386亿元的36个项目再次集中推介,实现企业效益与城市发展的共赢;上半年,工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38.3%,同比增长10.6%。
外资投下“信任票”。今年以来,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来深投资。1-6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3%;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581家,同比增长51.5%,数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新消费多元升级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提升2.4个百分点,消费数据持续向好。
新消费驱动内需“新活力”。从折叠手机到智能手表、从无人机到智能眼镜……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的华强北成“明星扫货地”;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罗湖益田假日广场等购物中心上新,为“吸金”又“吸睛”品牌首店、旗舰店、新概念点等进驻深圳添新址;“科技消费+烟火经济”双引擎,推动商旅文体融合消费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
以旧换新,撬动消费新增长。深圳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上半年深圳消费品“以旧换新”惠及超1100万人次,共核销补贴资金56.61亿元,带动相关产品销售约468.51亿元。
展产联动,引领消费新业态。上半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218场,近4万家企业参展,境外展商超1100家,51场“20+8”产业集群主题展会参展观众超435万人次,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与仪器、现代时尚三大产业集群规模居前。
内外联动,“畅通”经济循环。上半年,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日均地铁客运量866.17万人次,同比增长8.1%,最高单日客流突破千万。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3257.01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23.23万标箱,同比增长10.8%。
新市场开辟空间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深圳外贸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
上半年,深圳进出口总值2.17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9.9%。其中,出口1.31万亿元,进口8588.6亿元,同比增长9.5%。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市场多元稳定筑“底气”。深圳拉紧经贸合作纽带,持续拓宽“朋友圈”,在新兴市场持续发力。上半年,深圳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816.2亿元,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030.3亿元。
产品创新优质添“信心”。深圳“智造”高科技产品加速出海,走俏全球市场。影石全景相机在纽约销售,吸引当地消费者凌晨排队购买,成全球消费者“心头好”;新一代分体式AR眼镜雷鸟Air 3s一上市,便在亚马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销量“霸榜”。
经营主体应变求新有“能力”。深圳民营企业创新动能强劲,持续催生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增量,成为外贸稳增长“压舱石”。上半年,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1.51万亿元,占69.8%。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630.6亿元,同比增长9%。
从“半年报”来看,尽管深圳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但纵观全局,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比如,固定投资需要下更大力度加强,工业经济有待持续发力,出口市场还要加大拓展,消费潜能也要有更多办法去激发。
“半年稳”如何争得“全年好”,眼下正是发力冲刺的关键期,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鼓足干劲、快马加鞭。全市上下要分秒必争、真抓实干,坚持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夯实投资“压舱石”,激活消费“发动机”,提速进出口“双循环履带”,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最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