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5日讯(记者 赵文硕)城市道路是流淌的民生线,更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轨道、道路、管廊、水务等民生补短板工程集中开工建设,需占用市政道路施工,“反复开挖”“围而不挖”难题凸显,如何破局?2025年8月1日,深圳市政协“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优化道路占挖工程统筹管理”深聊会召开,为道路占挖工作提出优化建议。
深圳市政协“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优化道路占挖工程统筹管理”深聊会召开。
成立工作专班 针对“反复开挖”“围而不挖”精准施策
调研组一行来到南海大道(港湾大道-东滨路)改造工程路段开展调研,听取相关单位介绍南海大道建设情况以及南山区占挖管理工作有关情况。
据介绍,2025年5月,市交通运输局在《深圳市年度重大项目计划清单》发布后已开放道路挖掘计划管理系统,收集各建设单位未来1~3年的道路占挖计划,现计划统筹完毕已于7月向社会公示。其中:南山道路占挖计划1281个,涉及统筹计划750个,形成统筹方案233个,预计减少反复开挖517次。
调研组一行来到南海大道(港湾大道-东滨路)改造工程路段开展调研。
本次活动的调研地点在南海大道。据了解,南海大道为南北向主干道,从兴海大道到广深公路,全长约11.1公里。自2017年底起地铁12号线进场实施以来,南海大道(港湾大道-东滨路)改造工程、地铁15号线工程陆续进场实施,工作包含对地下管线进行改迁、新建及扩容,以及对现状路面、人行及非机动车道、景观绿化及相关交通设施进行更新提升工作。
自多个项目工程陆续进场实施以来,工程进度受沿线单位地籍线与道路红线冲突、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交通疏解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工时一再延长。为避免“反复开挖”“围而不挖”等问题,南山区成立了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协调工作小组,从项目立项、施工计划、落地实施三个方面落实涉路工程全流程统筹工作。
委员建言:强化源头统筹、保障市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市政协常委王富海深耕城市规划工作,从近、远两个维度提出建议。“近”的维度,包含优化涉路工程合署审批程序,增强前期工作环节的评估、准入,动态调节提升交通效率。“远”的维度包含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统一的管线系统、善用地下空间。
“我们曾参与《深圳市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落地多年后,是否有条款可以优化?希望可以收集更多一线部门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委员王雪就完善法治建设提出建议。
“希望审批、统筹进一步提级。”市政协委员蒋雷建议,成立监督委员会,开展批准、施工、修复、交付全过程监督,同时积极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用。
市政协委员陈晓宁指出,要关注新型基础设施的预留和旧城区改造、管线的梳理,加大物探的力度、城市管线的梳理;形成反馈机制、闭环管理,涉及跨部门管理的事项,一定要及时向上一层级反馈。
市政协委员王丽娜呼吁,用科技化手段保障市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如将宣传渠道渗透到街道、社区,由小区管理处向居民发布施工预告,鼓励居民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等不便提出建议。
创新思路:将占道施工交通疏解难题类比临床康复治理
在深聊会上,相关单位对工作难点进行介绍,分析“占挖”的工作存在共性难点,一方面,项目因投资主体、立项时间不同,较难确保同时开工。另一方面,受管线施工统筹难度大、各管线单位施工进度不同,以及项目实际情况与前期勘测预判有误差等原因影响,导致部分项目延期。
“我的专业是临床康复医学,如果把占道施工的交通纾解类比为人体的血管梗阻的治疗逻辑,我想从医学的诊断、治疗、监测的过程中谈谈思路。”市政协委员张敏表示,从诊断开始,可以成立项目管委会,开启“统筹诊断”;占道和施工类比于“手术”,重点在于时机的判断,涉及多部门“会诊”,形成手术方案“挂图作战”;“手术方案”可以借鉴“微创”,开启模块化施工;“术中检测”,可否和各地图平台合作、实时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