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322.2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505.56亿元,增长3.3%,工业生产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
尤为亮眼的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等能源行业的强劲增长与通用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突破,共同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核心动能。
结构优化:新引擎、新跃迁、新爆发
1. 能源革命引领增长新引擎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表现最为突出,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11.8%。这一亮眼成绩源于深圳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极推进粤东电力送深第二通道、红海湾海上风电登陆、妈湾电厂煤机环保替代、中海油电厂升级改造、藏粤直流工程(深圳段)等项目。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开展南海天然气登陆深圳管线前期工作。新增电源装机200万千瓦。终端用能电气化比例提升至50%以上。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含绿量”。
▲图源:图虫创意
2. 先进制造业的技术跃迁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2%)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深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2.58%,稳居全国首位。新增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9.64%。腾讯、华为、大疆等头部企业在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领域的密集专利布局,有力推动了工业机器人产量。这种“硬科技强劲、软实力不弱”的产业生态,构筑了深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独特优势。
▲2025年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图为机器人弹钢琴。图源:IC photo
3. 高技术产品的爆发式增长
民用无人机(增长59%)、工业机器人(增长38%)、3D打印设备(增长35.8%)三大高技术产品产量飙升,折射出深圳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跃升。
以民用无人机为例,深圳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大疆等龙头企业通过持续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成功将消费级无人机拓展至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广阔工业领域。
政策赋能:技改提质、集群聚力协同增效
上半年,深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飙升48.2%,这直接受益于2023年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政策提供最高5000万元的智能化改造资助和30%的绿色化改造补贴,强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
此外,深圳的“20+8” 产业集群相关政策自2022年6月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
▲深圳南山区高新科技园区。图源:图虫创意
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41.9% 。
2024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即 “20+8”产业集群 2.0 版本,在 1.0 版本基础上动态调整集群门类,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等。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为战略重点、优势拓展、基础支撑、综合提升四类,分类施策,精准培育,针对性配置不同资源,进一步巩固优势领域、锻造中坚力量、补齐短板弱项 。
在政策推动下,各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以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为例,为落实相关规划和部署,增强装备产业集群的基础支撑作用,深圳市出台《深圳市关于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平台和项目,在产业政策、资金扶持、产业空间、人才奖励、平台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针对重大战略性原创性项目,通过 “重大科技攻关专项 + 首台(套)政策 + 市政府引导基金扶持 + 后奖补” 予以特别支持 。该措施强调突破重大装备技术,在研发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计划最高给予 3000 万元资助;在应用端,鼓励下游用户企业为重大装备研制提供技术改进等方面支持和反馈;在人才端,利用好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加大奖补力度,引进承担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任务的人才团队和个人 。
面向未来:破局、转型与生态进化
深圳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带动城市创新“硬核力”不断提升。深圳上半年的工业稳健增长,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面对关税战、供应链重构等严峻挑战,深圳凭借政策创新、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展现了超大城市强大的经济韧性。
未来,随着“20+8”产业集群政策的深化落实以及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的加速培育,深圳有望在全球工业版图重塑中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为探索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贡献更具标杆意义的“深圳方案”,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采写丨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