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企业说⑤|中金岭南:老矿脉里掘出“新质生产力”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编者按:从老牌制造到硬核科技,罗湖企业以技术革新驱动产业跃迁。罗湖曾诞生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也孕育了无数敢闯敢试的企业基因——它们以技术为刃、以创新为帆,在全球产业链中刻下“深圳坐标”。即日起,深圳新闻网推出《罗湖企业说》系列报道,聚焦罗湖区重点企业向“新”而行的脉动,感受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真实场景。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5日讯(记者 蔡雄彬)在亚洲大型单一铅锌银矿种生产基地——凡口铅锌矿深处,井下智能供油系统如同矿山的“智能血管”,精准输送油料;可视遥控铲运机、可视遥控破碎台车高效协同,勾勒出“无人开采”的未来图景。这里,正是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岭南”或“公司”)以技术重塑传统矿业的生动现场。

这家从罗湖成长起来的资源巨头,正以“两端发力”的战略,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开拓的赛道上加速奔跑,生动诠释着深圳罗湖企业向“新”而行的硬核力量。

智慧矿山:老产业的新生命

“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基本盘,不是‘旧包袱’。”一位中金岭南技术负责人站在凡口矿智能调度中心,屏幕映照着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的运行轨迹,“我们不是在淘汰传统产业,而是给它装上‘智慧大脑’。”

中金岭南的“做优存量”战略,将5G、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矿山血脉。2023年3月,全国乃至全世界离地面最深的井下智能供油系统正式投用,项目通过建设从井上至井下垂直高度达680米、全长3000多米的智能供油系统,在减少送油车和井下加油站的人力需求的同时,破解了矿山长期存在的油品中转运输安全隐患、油品储存安全和环保风险等难题,并达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要求。

2024年4月,凡口铅锌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电机车无人驾驶”技术入选国家级“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标志着智能化建设获得国家层面认可。

该项目核心聚焦12T新能源电机车本体智能化改造,建成涵盖全自动无人驾驶、视频监控、障碍物检测及人车联动安全保障等系统,成功攻克电机车无人自主驾驶控制技术难题,并自主研发井下装矿溜井全自动放矿技术。尤其在井下有轨电机车无人驾驶控制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研发并应用井下电机车自动充电机器人,显著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矿山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丹霞冶炼厂,机器轰鸣中却少见人影。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管控平台的融合,实现了从“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向“智能化无人”的实质性跨越。2023年3月,该厂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高等级AAA认证,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标杆。

在智慧改造现有矿山、冶炼企业的同时,中金岭南“做大增量”的步伐也从未停歇。2022年公司成功摘牌广东万侯铜银铅锌矿探矿权,已探明三氧化钨6311吨,银400吨;2024年7月,又成功竞得新兴县天堂铅锌铜矿探矿权,资料显示项目已探获铜金属资源量超9万吨,铅锌金属资源量超59吨,其深边部还具有较大的增储潜力。通过科学勘探和技术评估,中金岭南正系统规划这些战略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未来发展储备充足“粮草”。

尖端材料:新赛道的硬实力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基石,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中金岭南面向未来的新引擎。公司以旗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金科技公司为先锋,在新材料领域开疆拓土。

2023年6月,中金科技成功并购国内最大的热双金属生产厂家佛山精密;2024年12月,又低价、低风险重整投资山东天圆铜业,中金科技以精准布局,实现了与现有产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迅速跃升为高端金属复合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的产品已经应用于神舟飞船、航母等大国重器。”中金岭南党委书记、董事长喻鸿展示着最新产品。

更令人瞩目的是自主创新的突破。中金岭南自主研发的无汞电池锌合金,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碱性锌锰电池用无汞锌合金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空白。据介绍,该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和稳定性,还兼具环保、高效等优点,深受市场欢迎,在国内市场,产品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并入选了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细分领域,热双金属、电池锌合金、冲孔镀镍钢(铜)带等主产品产销量稳居行业前列,其中“冲孔镀镍钢带”于2024年12月荣获江西省名牌产品……这些成就背后,是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研发经费年均增长超过15%。

战略金属: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资源中寻找资源”——中金岭南将这一理念贯彻于“三稀”金属战略。面对镓、锗、铟等战略金属的提取难题,中金岭南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等顶尖院所协同攻关,将“卡脖子”技术炼成“杀手锏”。

技术突破接踵而至:丹霞冶炼厂2019年突破镓、锗稀贵金属回收全流程技术,产量持续跃升;2024年,韶冶厂成功产出高纯二氧化锗;中金铜业铜阳极泥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湿法流程于2024年7月顺利投产,全年产出金锭5公斤、银锭15公斤。“提升国家战略金属安全保障能力,是我们作为国企的天然使命。”项目团队如是说。

特区基因:创新驱动世界级梦想

从1984年创立于罗湖,到连续16年跻身《财富》中国500强(2025年位列第287位),中金岭南的成长轨迹深深镌刻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基因。以FAITH经营理念为舵,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增长动力向创新转换、价值向高附加值攀升。

在凡口铅锌矿的智能矿井里,在丹霞冶炼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旁,在中金科技的新材料实验室中,创新的脉动清晰可感。“我们的目标从未改变。”公司管理层展望未来,“就是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多金属国际化全产业链资源公司,为广东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中金岭南的‘新质生产力’。”

从罗湖出发,中金岭南正以两端发力的战略,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开拓的双轨道上加速奔跑。这条技术革新驱动的产业跃迁之路,不仅书写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更持续为全球产业链标注鲜明的“深圳坐标”——在这里,老牌制造企业正以硬核科技重塑产业基因,以创新实践定义新质生产力的深圳范式。

编辑:李慧 陈苏雅责任编辑:陈占友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