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生态修复十大案例
2025-08-16 09:2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发布生态修复十大案例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联合评选出全市生态修复十大案例,展现深圳面向未来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以科学治理守护生物多样性、以多元机制激活修复动能的成效,让“绿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大沙河生态长廊大学城段。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十大案例包括: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深圳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修复项目;3.福田区鲲鹏径一号桥建设项目;4.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项目;5.前海桂湾公园生态修复项目;6.宝安区潭头石场生态修复项目;7.茅洲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8.大沙河生态长廊系统修复项目;9.梧桐山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项目;10.光明小镇现代都市田园试点项目。

其中,福田红树林湿地开展了一系列基于自然的红树林湿地修复行动,包括实施深圳湾禁渔、陆海联动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动式生境管理、智慧化监测评估、智能化水位管理等,成为靓丽城市名片,先后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近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获予全球“星级湿地中心奖People单项奖”。深圳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形成了一套“政府监督指导+公益组织运作+社会公众参与”的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创新模式。

福田区鲲鹏径一号桥建设项目,是深圳“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的核心枢纽之一。项目采用低干扰空间布局、多物种共生系统构建等方式,重建动物迁徙路径,缝合深圳中部山脉最大生态割裂带,实现梅林山与银湖山历时28年的连通。

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是国内首个以珊瑚礁修复为主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该项目依托海洋牧场建设,构建多功能人工鱼礁集群、开展珊瑚礁修复与生物增殖,实施海域实时在线可视化监测,加速深远海养殖、海洋生物科技等产业集聚,有望成为大湾区蓝色经济新增长极。

前海桂湾公园是前海区域的重要生态景观通廊,通过实施近自然生境营造,重新构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水岸再野化,建立智慧监测系统,建成前海石桂湾河水廊区级湿地公园。

光明小镇现代都市田园试点项目,依托3700亩基本农田,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高地、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探索超大城市中“城市服务与乡村生态”有机结合的城乡共融路径。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成为都市田园建设的标杆。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