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即日起将正式启动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公共区域逐级划分电动自行车停放严管区,构建以“试点”带动“全域严管”的长效治理机制,为破解高密度城区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科技支撑、规则引领、精准治理”的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爆发式增长,电动自行车空间供需失衡、乱停放矛盾日益凸显,给城市治理带来巨大挑战。本次整治以“数智治理”为重要抓手,在城管领域创新引入AI 3D建模技术,构建智能化、高精度的电动自行车停放识别体系,并配套实施分级停放管理规则,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停放时长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差异化处置,采取“分级分类、柔性疏导、依法依规”的方式,分试点攻坚、深化攻坚、全面铺开三个点位阶段展开,确保兼顾治理效能与群众权益。
第一阶段试点攻坚期,划定一类严管区。据悉,龙华区首批试点在全域6个街道全面开展,共计8个点位,其中龙华、大浪街道各2个点位,其他街道各1个点位。以阳台山东站、元芬、龙华、清湖、观澜湖、松元厦、白石龙、长湖等8个重点地铁站周边区域为试点,未在划线区域内停放或在划线区域内连续停放超过3天的电动自行车,将由属地街道统一迁移至临时停放区。同时,现场将张贴明确的告知标识,建立“一车一档”电子台账,确保处置过程可追溯、可核查。“车主可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寻车,随时取回车辆。”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二阶段深化攻坚期,将公布二类严管区点位。整治范围扩大延伸至全区重点商圈、大型写字楼周边公共区域。在二类严管区对未在划线区域内停放或在划线区域内连续停放超过5天的电动自行车,由属地街道统一迁移至临时停放区。
第三阶段全面铺开期,在试点攻坚、深化攻坚工作基础上,将整治范围全面扩展至全区所有公共空间区域,实现辖区内电动自行车治理全域覆盖。
通过分级分类系统治理,龙华区将力争实现短期内重点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清理、公共空间初步释放,中期全区重点商圈、大型写字楼周边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规范管控,推动城区核心商业区域市容秩序显著改善,长期优化市容秩序、城区面貌彻底改变、居民生活品质跃升的系统治理目标。
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行动采用的AI 3D建模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新兴的实时三维场景重建技术。该技术可凭借高精度建模、实时动态监测、低算力需求及可视化分析等特点,精准还原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景,识别车辆位置、停放时长等关键信息,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长期停放电动自行车,为整治行动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尽最大可能保障电动自行车停放需求,全区各街道将按照“能划尽划、应划尽划”原则,合理划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释放更多可停放的公共空间。市民还可通过开设的网上民意渠道,对在公共区域长期闲置无人管理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投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