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巴士”承包“最后一公里” 布吉巧用出行大数据,开通社区微巴,破解“电鸡围城”
2025-08-18 08:33
来源: 深圳晚报

“宝宝巴士”承包“最后一公里” 布吉巧用出行大数据,开通社区微巴,破解“电鸡围城”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郑燕妹)清晨6时40分,地铁三号线布吉站外,一辆明黄色的“宝宝巴士”准时停靠。送完孩子上培训课的刘女士开心地刷卡上车:“以前骑电动自行车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现在送完孩子直接去地铁站,衣服都不用换。”

6月9日,布吉街道在居民高频出行线路开通“”宝宝巴士”。从首日307人次乘坐,到7月17日1654人次,载客量40天猛增438%。

绘制精准出行地图

清晨7时15分,“宝宝巴士”的车厢站满了年轻上班族。他们曾共同面对一个无解的困境:地铁近在咫尺,却被“最后一公里”绊住脚步。

布吉街道管理人口超50万,15万辆电动自行车如潮水般淹没地铁站周边,早高峰时挤不上车、抢不到车位是常态。如今,“宝宝巴士”以工作日6:30-9:00、18:00-20:30,休息日8:30-10:30、17:30-20:30的精准班次,串联起散布的社区与地铁站。

在“宝宝巴士”上线前,程序员小陈清晨充满焦虑:骑电动自行车到了地铁站,却常常因找不到车位而迟到。代表他通勤轨迹的蓝色小点,连同15万辆电动自行车的行驶信息,全部汇入了布吉街道搭建的地铁口交通动态数据库。这些日常通勤轨迹曾是难以破解的密码,如今汇聚成高德地图AI数据底座上日均20万条动态轨迹,悄然绘制出布吉街道居民的精准出行地图。

布吉街道工作人员透露:“通过热力图比对,‘宝宝巴士’试运行路线与电动自行车高频出发小区高度重合。”于是,原本穿梭往来的电动自行车流,最终变成了这条流动的明黄线路。

数据模型显示,像小陈这样每日往返于地铁站与大型社区的高频用户,正是“宝宝巴士”覆盖的核心群体。线路规划者手持OD矩阵和GIS分析图,像拼图一样,将居民出行痛点与公交空白区一一对应。

“最初只是试探性投放3条线路、8台车。”布吉街道有关负责人翻着客流记录本,“6月9日开通首日才307人次,数据每天告诉我们,哪里该增线、哪里需加密。”仅过9天,第4条线路加入,车辆翻倍至16台。7月17日,1654人次涌进“宝宝巴士”车厢,比开通日增长了438%。

一位乘客在社交平台留言:“地图上那个赶路的蓝色小点,终于坐进了有空调的明黄色小巴士。”

网友希望全面推广

当“宝宝巴士”灵活地驶入城中村窄巷,巷口肠粉店的老板娘王姐总会抬头望一眼。曾经巷子被横七竖八的电动自行车堵得水泄不通,如今102个规范停放点星罗棋布。早餐高峰期,她再不用扯着嗓子喊“谁的电动自行车挪一挪”。

改变源于一场空间革命。布吉街道没有一刀切禁行电动车,而是在精密测算基础上,在龙岗大道、铁西路等路段取消了侵占车道的3200余个电动自行车位,同时划定16处禁停区。换回的4000平方米公共空间,让城市“毛细血管”重新恢复畅通。

“以前下班看到地铁口黑压压的电动自行车就头疼。”在科技园上班的刘先生指着如今空旷的人行道,“现在走出地铁就跳上‘宝宝巴士’!”

数据印证着改变:“宝宝巴士”的乘客中,有三成是回头客。乘坐“宝宝巴士”渐成习惯的同时,地铁站周边的电动自行车停放量下降22.34%。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感叹:“宝宝巴士开进小巷时,最后一公里终于变成了通途。”更有网友在Fun布吉微信公众号上评论:“真的很方便,为市民出行打通最后一公里,希望可以长期全面推广!”

居民自觉维护秩序

据了解,“宝宝巴士”项目启动前,布吉街道通过在线平台、回访电话、社区活动等渠道收集了3.5万份调查问卷,动态掌握通勤时段、热点区域等关键信息,让居民需求直接转化为线路规划依据。项目实施中,布吉街道组建的交通秩序管理攻坚工作专班统筹调度17个社区力量,召开23次专题调度会,确保各环节有序推进。

甚至连“宝宝巴士”的品牌设计也融入了共治理念——21个特色主题公交站牌融合萌趣元素,通过视觉吸引提升乘坐意愿。

更深层的改变在习惯中生根。当铁西路撤除禁停铁马,居民仍自觉避开那片区域。“不可停”的物理约束,已内化为“不想停”的自觉。社区志愿者老张举着小旗笑道:“现在劝导违停省力多了,大家都成了秩序的守护者。”

暮色渐沉,晚上8时15分的末班“宝宝巴士”驶离布吉站。车厢里,刚加完班的95后设计师小吴靠着车窗小憩。她在社交平台分享:“加班族的救星!赶上了最后一班宝宝巴士。”配图里,明黄色的车厢扶手在夜色中温暖如初。车窗外,地铁站前曾经泛滥的电动自行车海,已退潮为整齐划一的停车区。

布吉的夜晚,“宝宝巴士”的明黄色渐渐隐入夜色,但它带来的改变仍在生长:年轻人不再为通勤焦虑,街巷重拾松弛的烟火气,数据与治理的智慧,最终化作了市民出行的从容。

这场静默的变革始于数据,成于共情。当城市治理者俯身倾听50万人晨昏间的脚步声,15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围城之困,终被十米长的明黄色巴士温柔化解。一位乘客的留言道破天机:“它叫宝宝巴士,却治愈了大人的奔波。”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