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8日讯(记者 梁盈豪)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爆发式增长,电动自行车空间供需失衡、乱停放矛盾日益凸显,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深圳市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近日将启动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行动,会同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借助本土科技企业技术力量,探索破解高密度城区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的新路径。
据介绍,本次整治行动以技术突破为核心支撑,在城管领域创新引入三维场景重建技术,构建智能化、高精度的电动自行车停放识别体系,并配套实施创新的分级停放管理规则,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停放时长的电动自行车实施差异化处置,将采取分级分类、柔性疏导、依法依规的方式,分试点攻坚、深化攻坚、全面铺开三个阶段展开,确保兼顾治理效能与群众权益。
第一阶段划定一类严管区(第一批试点在龙华区全域6个街道全面开展,其中龙华、大浪街道各2个点位,其他街道各1个点位,即阳台山东站、元芬、龙华、清湖、观澜湖、松元厦、白石龙、长湖等8个重点地铁站周边区域),对未在划线区域内停放或在划线区域内连续停放超过3天电动自行车,由属地街道统一迁移至临时停放区,同步张贴告知标识,建立“一车一档”电子台账,确保处置过程可追溯、可核查,车主可扫标识牌上二维码寻车,随时取回车辆。
第二阶段将公布二类严管区点位,整治范围扩大延伸至全区重点商圈、大型写字楼周边公共区域,在二类严管区对未在划线区域内停放或在划线区域内连续停放超过5天电动自行车,由属地街道统一迁移至临时停放区。
第三阶段将整治范围全面扩展至全区所有公共空间区域,实现辖区内电动自行车治理无死角覆盖。力争实现短期内重点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清理、公共空间初步释放,中期全区重点商圈、大型写字楼周边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规范管控,推动城区核心商业区域市容秩序显著改善,长期优化市容秩序、城区面貌彻底改变、居民生活品质跃升的系统治理目标。
据了解,此次行动采用的AI 3D建模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新兴的实时三维场景重建技术,核心源于点云渲染优化和概率辐射场建模,相比Mesh建模、体素渲染等传统技术,兼具高精度、低算力开销优势,且支持动态目标跟踪与更新,已成为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热点。该技术可凭借高精度建模、实时动态监测、低算力需求及可视化分析等特点,精准还原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景,识别车辆位置、停放时长等关键信息,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长期停放电动自行车。
“这次行动主要是对重点公共区域乱停放以及无限度挤占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的电动自行车。治理方式只是迁移至临时停放区,并非执法,车主可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寻车,随时取回车辆。”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专项行动同时,各街道将按“能划尽划、应划尽划”原则,合理划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释放更多可停放的公共空间。市民还可通过开设的网上民意渠道,对在公共区域长期闲置无人管理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投诉反映,工作人员将及时按工作规范组织迁移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