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8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汪杨梅)“我们提议建立‘校园欺凌法律援助响应机制’,让每个被欺凌的同学都能第一时间获得帮助!”“这是我和同学绘制的社区‘隐患地图’,这里井盖松动、那里电线垂落,我们设计了‘儿童发现—社区响应—多方联动’的快速处理闭环。”“在家庭中,父母的监护权和我们的隐私权,就像天平的两端,需要找到平衡点。”8月15日下午,龙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传来阵阵清脆而坚定的童声——来自辖区5所“校-社”关爱基地的20名9至15岁青少年,作为首批“青少年关爱服务体验官”,在“法润少心•童行守护”法治教育成果展上,自信展示他们在暑假期间完成的三份“法治方案”。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龙岗区关工委、区人民检察院、区教育局、龙岗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龙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余海元出席活动,党群服务中心、平安法治办(司法所)、区人大代表、“青橙”护未队代表、辖区学校及家长代表等70余人现场聆听并参与点评。
青少年主笔“法治提案”:从观察到行动的实践跨越
此次暑期法治实践活动历时数周,20名“体验官”通过议题学习、实地调研、方案创设和公开发声等环节,围绕“校园欺凌”“社区安全”“家庭边界”三大现实议题,交出了一份份兼具童真视角与法治思维的“答卷”。
在“校园欺凌”议题组,孩子们不仅呼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提出构建涵盖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的“畅通行动路”,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与联动机制;“社区隐患治理”组则发挥创意,通过手绘“隐患地图”直观呈现身边风险,并设计“隐患解决响应圈”机制,倡导建立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常态化通道;而“家庭边界”组则用“天平”模型,探讨父母监护权与子女隐私权的合理边界,其深刻思考引发在场家长与专家的强烈共鸣。
专家点赞:法治教育的创新样本
“这些孩子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细致入微,提出的方案既有温度又有法治逻辑。”在专家点评环节,多位代表高度评价青少年的表现。他们指出,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是一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法治教育范式创新。
活动上,20名青少年被正式授予“龙岗街道青少年关爱服务体验官”称号,标志着他们从法治教育的“受教者”转变为“倡导者”与“实践者”。
“关检共建”深耕法治土壤,构建青少年成长防护网
据悉,“法润少心•童行守护”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深入5所“校-社”关爱基地,开展精品课进校园、法护未来行动体验、博悟启智等7场系列主题活动,累计服务青少年1068人次。
项目创新融合“关工委+检察机关”力量,组建“青橙”护未队,由律师、社工、检察官等专业人员组成导师团,通过“精品课”传递法治精神,以“沉浸式体验”普及防欺凌、反诈、禁毒知识,并借助“文物进校园”等文化载体,从传统文化中阐释法治内涵,让法治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龙岗街道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项目内涵,拓展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的平台与路径,联动更多社会力量,共筑坚实、温暖、可持续的青少年法治防护网,让法治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