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再次向全市数字创意产业广发“英雄帖”!新发布的《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16条“真金白银”的举措,为数字创意产业注入澎湃动能。这不仅是一份产业政策,更体现一座城市对文化创意生产力的追求。
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的数字创意产业已稳居“领头雁”位置。2024年数据显示,全市3754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12875.08亿元营收,占全省半壁江山(51.5%)、全国近一成(9.1%),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硬核”投入
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泉动力
作为“科技之城”,深圳始终相信技术研发才是产业的核心和命脉,《若干措施》将“加强数字创意核心技术研发”置于首位,绝非偶然。
最高500万元的技术应用项目资助,普惠的“训力券”“语料券”,支持建设数字创意实验室、企业创新中心……桩桩件件,都直指AI影视动漫工具平台等前沿软件的研发痛点,能够解决技术研发的燃眉之急。
▲机器人写书法。
今年更是AI技术迅猛发展的一年。在2025年的深圳文博会上,琳琅满目的AI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各类机器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显示出了“未来已来”。这也意味着:谁能够在这场科技革命中抢抓机遇,谁就能够持续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源:IC photo
根据《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汇聚的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超过2000家,位列全国第三。而龙岗区作为数字创意产业聚集区,已建成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等硬核设施,吸引了200余家影视企业。更有云天励飞、思谋科技、元象XVERSE、海清智元、优必选、普渡科技等AI龙头企业,万兴科技、元数边界科技这样的AI影视动漫创新代表,7家深圳企业入选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这无疑为深圳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为王
让精品创作挺直腰杆
去年,《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成功印证了“中国文化主导的3A游戏”的巨大潜力。其开发公司的母公司正是深圳市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该游戏上线后预售销量破120万,总销售额达150亿,在全球游戏迷中间都有广泛影响力。这同时也让业内产生了反思:一个世界级的、备受瞩目的文化IP,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能量以及商业价值?
图源:IC photo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在《哪吒2》的强势冲击下,由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连续13年在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系列却依然“稳坐钓鱼台”,俘获了大批孩子的芳心。这足以证明,优质的内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图源:IC photo
正是由于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回深圳对优质内容的扶持堪称“大手笔”:达到规模效益的精品游戏最高可获1000万元资助,重大题材影视创作资助高达2000万元。这清晰传递了一个信号——深圳不仅鼓励产出,更重产出质量与文化价值。
人才汇聚
打造赛博朋克“科幻之城”
近年来,深圳在科幻领域持续发力:
深圳作家海漄的作品《时空画师》获得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短中篇;
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跃红、吴岩和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尹迪共同编剧的深圳第一部原创科幻哲理剧《云身》剧本荣获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特殊文体奖);
“鲲鹏奖”的设立,培养了一批批青春洋溢的深圳科幻“小作家”,让人们看见明日之星冉冉升起的潜力。
在深圳,根植于本土的科技创新基因,与浓厚的文化氛围相结合,共同培育出了科幻这朵美丽的奇葩。而在这次的《若干措施》中,为科幻电影、动漫、潮玩等领域提供最高300万元的资助,这无疑是在为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诞生提供底气,助力将深圳打造成为下一个“科幻之都”。
文化出海
打造深圳对外交流“新名片”
2025年4月26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开启了前往莫斯科演出的新征程,从莫斯科到法国巴黎,再到伦敦西区的灯火通明,《咏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出海”之路,让“中国功夫”在海外舞台上艳惊四座。
近年来,深圳的网剧工作室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截至2025年,深圳拥有超2.6万家电视类新文艺组织(含影视制作机构),其中专注微短剧的工作室占比显著提升。龙岗区已形成微短剧产业集聚区,吸引200余家影视企业。
其中,剧商影视作为深圳短剧基地核心企业,在光明区建成1万平方米微短剧展览馆,拥有132人专业团队,光明计划预计在2025年推出5000部优质微短剧,目标覆盖海外市场。尽管短剧出海依然存在着文化隔阂等问题,但我们已经看见了深圳微短剧企业剑指海外市场的蓬勃野心。
数字创意产业的兴盛离不开丰厚的文化土壤。《若干措施》深谙此道:支持文化精品“首映、首演、首秀、首发、首展”及大型赛事展会“首赛、首展”,最高资助100万元;鼓励高校设立数字创意专业;推动网文、网剧、网游“三驾马车”出海。深圳文博会作为国家级平台,十余年来构建了全球性枢纽。而政策进一步支持影视、动漫、游戏等线上发行交易平台建设,正是对“文博会效应”的线上延展与升级。从人才培养、首演首秀支持到交易平台搭建、出海渠道拓展的全链条设计,深圳旨在构筑一个“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好”的创意生态闭环。
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是深圳对提升文化产业“硬核力”与全球“竞争力”的系统性谋划。在这里,不仅有科技研发的燃料,还有精品内容的种子,文化建设的土壤。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必将生长出更多震撼世界的文化创意果实,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贡献独特的“深圳样本”。
统筹丨胡文
采写丨童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