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云上见 | 打造华南首个骑手友好社区,福城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5-08-21 09:41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政务云上见 | 打造华南首个骑手友好社区,福城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1日讯(记者 吴臻 梁盈豪 实习生 李晓雅)近日,深圳市龙华区“政务云上见 互动零距离”在线访谈活动上新,本期邀请到福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庆贺,聚焦福城街道在华南地区率先打造的“骑手友好社区”,探索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有效路径。

切实解决骑手难题 打造便利友好社区

据介绍,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位于富士康和华为厂区中心地段,管理人口超7.8万人,外来人口占比高达93.5%以上。辖区餐饮门店众多,订单配送需求庞大,聚集了约1600名相对固定骑手,其中稳定居住的约750名。骑手们日常面临着“进门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等现实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也对社区秩序构成了潜在挑战。

马庆贺表示,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福城街道于2024年2月正式启动大水坑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围绕骑手的实际需求,从信息、设施、人际、制度“四个友好”维度发力,通过平台、社区、物业共建共治,构建贴心服务设施和机制,改善骑手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同时促进社区治理创新,最终实现居民便利、骑手舒心、社区有序的多方共赢。因此,大水坑社区成为华南首个挂牌的“骑手友好社区”,也是街道的示范点。

线上线下双线并进 破解骑手“寻址难”痛点

马庆贺表示,“四个友好”是项目的核心理念。在信息友好方面,福城街道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智慧赋能,优化线上信息。福城街道联合美团平台,对线上APP内的楼栋位置、出入口、便利设施等信息进行同步更新,优化配送推荐路线,帮助骑手快速精准获取有效信息。

二是线下导引,设置清晰标识。在社区入口、商业街区、快递外卖集中配送点等关键位置,设置221处醒目的骑手友好标志标识,绘制粘贴20余处线下“骑手友好线路图”,并确保信息同步至骑手线上APP。线上线下的结合,大大提升了骑手找楼栋、寻路径的效率,破解了“寻址难”的痛点。

三大设施拓展友好生态 织密新业态服务网

马庆贺表示,设施友好是福城街道夯实服务基础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打造温馨服务阵地。福城街道建设了3个暖蜂驿站,其中一个为24小时开放的“骑士加油站”,打造了13家骑手友好园区。站点配备了饮用水、冷暖气、免费WI-FI、免费热饭、休闲娱乐、临时维修、紧急救助等设施,成为骑手们“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的“暖心避风港”。

二是解决能源补给难题。通过广泛铺设充电换电网络,布设79处充电桩(共2216个充电口)和27处换电柜(共454个换电口),让骑手“随处可充电、随时可上岗”。

三是优化末端配送与停车。福城街道合理规划14处新业态专属停车位,投放10个骑手便捷送餐架,并在部分不允许骑手进入的工业园区协调设置送餐架,有效缓解“停车难”和末端配送难题。阵地与设施串点成线、串线成片,织密了服务保障网。

多维关爱 为骑手幸福“充电”

人际友好是增强骑手幸福感、获得感的核心。福城街道以“小哥工作室”为活力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

一是生活关爱解难题。街道社区大力链接辖区资源,打造“爱心餐日”机制,每周三、四供应,累计开展活动69场,配送超6000份餐食;协调爱心物业房东,建设11栋共1246间质优价廉的“骑手友好楼栋”,解决居住难题;链接34家爱心商铺建成“暖蜂窗口”,提供就餐、理发、修车、修手机等8.8折优惠,首创龙华区第一家“骑手友好自助洗车点”。同时常态化开展“节庆关爱”“717骑士节”等活动60余场。

二是家庭关怀减负担。申请美团基金支持,开展“袋鼠宝贝计划”等骑手家庭关爱活动320场,提供子女课后托管、课外活动等综合支持,解决骑手工作育儿难兼顾问题。

三是身心健康促提升。开设心理减压小课堂,提升骑手自信。同时,加大“E路守护”、交通安全知识、心肺复苏和AED急救及消防演练等培训力度,增强骑手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及救援能力。

四是技能培训促转型。依托AI夜校,为新就业群体开设职业技能提升课程,在提升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能力的同时,增加骑手业余的收入,也帮助大家增强就业竞争力,把握更多的职业转型机会,拓宽未来发展空间。

三方共建+积分激励 构建骑手参与社区治理长效新机制

制度友好是项目长效运行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共建共治机制。社区、平台、站点签署了《“骑手友好社区”三方共建备忘录》,推动7个园区(小区)物业签订《共建倡议书》,构建了四方联络机制,确保诉求有渠道、沟通有平台。常态化召开骑手恳谈会、暖蜂茶话会,收集并解决道路维修、餐架设置等需求,解决率高达95%以上。

二是创新激励融入机制。推出线上“积分银行”,鼓励骑手通过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爱心活动获取积分兑换礼品,让“小积分”汇聚“大能量”。

三是培育治理新生力量。建立430余人的社区骑手志愿者服务群,充分发挥福城街道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第二党支部和“小哥先锋队”的作用,组建372人骑手志愿服务队。骑手们化身“移动探头”,在工作间隙动态收集上报消防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等问题200余条,处置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新就业群体由“管理变量”向“治理增量”的转变,“社区为我、我为社区”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期间也涌现出骑手英勇救火、合力抬车救治伤患、护送走失儿童等众多暖心故事。

福城街道骑手友好社区服务升级 治理创新双丰收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福城街道该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骑手体验显著优化。“四个友好”维度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骑手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二是社区治理效能增强。骑手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成为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处置问题的“帮手”,累计上报处置问题200余条,处置率100%,社区秩序更加良好。

三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项目作为华南首个挂牌的骑手友好社区,累计接待各级调研参访团18次,接受各类媒体专访7次,各种媒体报道53篇,建设经验获评较高。新就业群体第二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陈伟获评2024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其事迹《来了就是深圳人》入选《深圳市新兴领域党建案例》。大水坑社区暖蜂驿站被评为2024年度深圳市智能化暖蜂驿站和2024年度广东“省级最美工会驿站”。

下一步,福城街道将持续深化“四个友好”,优化服务,探索创新:一是宣传推广再深化。线下推进“骑手友好一条街”建设,设置打卡墙、景观小品、完善交通标识等;线上利用社区视频号推出宣传视频,挖掘打造1-2名社区“网红骑手”代言人。二是设施服务再升级。继续盘活闲置用地增设充换电设施;完善暖蜂驿站,配置万能工具箱、防暴装备、雨具等,让驿站功能更全。三是服务精耕再发力。加强骑手志愿服务队建设,深化积分奖励与“民意速办”结合,将骑手打造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和“路面安全急救员”;持续开展恳谈会、生日会、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子女托管等服务,做细做实“暖新”关怀。福城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强新、暖新、护新、凝新、融新”行动,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涵,努力将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家园和社区治理创新的样板,为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福城经验”。

[编辑:彭桂红 王容]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