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2日讯(记者 潘润华 通讯员 彭衍芬)8月19日,外卖骑手谢先生特意调整接单时间,早早赶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将一面饱含深情的锦旗郑重交到主治医生屈钰华手中,并向江华主任团队表达深深谢意。据介绍,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罕见病生死救援,更是医护团队为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重新点亮希望的动人故事。
患者家属向医护团队送锦旗致谢。
幼女突遭厄运,90后小夫妻陷入绝望
2023年,90后梅州小夫妻迎来了女儿小雅(化名)。然而,当小雅长到1岁5个月,本该活泼成长的年纪,却出现身体不协调、进食困难、频繁抽搐、步履不稳,甚至能力“倒退”——原本掌握的翻身、学步都消失了。夫妻俩从老家辗转深圳、广州求医。最终,基因检测确诊为“克拉伯病”(Krabbe Disease)——一种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一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医生解释,这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会导致神经进行性退化。若不及时有效干预,患儿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明失聪、瘫痪直至呼吸衰竭。在前期就诊时,医生甚至告知:“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吃药也没用了。”绝望之下,连家人也劝他们放弃。但这对年轻父母异常坚定:“我们什么都不想听,这是自己的女儿……既然让她来到了这个世界,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让她活下去,看看这个世界。”
绝境逢生,脐血移植点燃希望之光
绝望之际,夫妻俩通过网络搜索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脐带血移植治疗克拉伯病上的成功经验。他们慕名找到江华主任团队。主治医生屈钰华迅速确认:脐带血移植是阻断病情恶化、争取生机的唯一希望。屈医生强调:“对于婴儿型克拉伯病,一发现就要尽早移植,时间拖得越长,神经损伤越大,甚至可能无法耐受移植。小雅属于晚发型,相对好些,一岁多进行移植可行。若不移植,病情会持续恶化,最终导致脑功能衰竭死亡。”幸运的是,仅一个多月后,广东省脐血库成功找到匹配的脐带血(HLA 4/6相合),为这场生命赛跑发出了积极信号。
患者主治医生屈钰华进行病情介绍。
闯关移植仓:波折中的坚守与温度
进仓之路并非坦途。第一次因夫妻俩情绪未调整好,在监控中看到孩子痛苦而崩溃哭泣,被医生劝退:“你们这样的心情不适合移植。”第二次因孩子感冒耽搁。直至第三次才成功入仓。2025年5月28日,体重仅8公斤的小雅被推入移植仓。
作为国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罕见病领域的领先单位,该中心经验丰富。屈医生介绍:“早期我们也用过父母的外周干细胞,但父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现在有了脐带血移植,我们首选脐带血。它有几个好处:容易获取(已冻存备用)、配型要求相对较低(脐血库资源丰富)、对于这类需要抢时间的疾病,能更快移植,避免神经损伤扩大。更重要的是,脐带血干细胞除了重建造血系统,还可能分泌一些因子,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这对克拉伯病患者尤为关键。”
如今,移植后的小雅正顽强恢复:曾经无力抬起的手脚有了力量,能抓握玩具;进仓前只能说一两个字的她,在一年多未开口后,终于重新喊出了“爸爸”。尽管发音不是很标准,但这声久违的呼唤让谢先生热泪盈眶。虽然仍需胃管进食、每周复查,未来一年半需在广州密切观察,但这点滴进步已是漫漫长夜中最珍贵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