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清水”如何炼成?平湖这场开放日揭秘泳池卫生“全链条”守护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2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刘凤婷)炎炎夏日,游泳成为市民消暑健身的热门选择,泳池水质安全与卫生管理备受关注。8月21日,平湖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平湖公卫中心”)以“卫生护航,健康‘泳’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2025年平湖街道辖区“游泳场所卫生监督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及家长代表、市民代表等30余人走进辖区游泳场馆,通过“零距离”参观、“沉浸式”体验,揭开泳池卫生管理的“幕后真相”。

活动现场,卫生监督员化身“健康科普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市民普及游泳场所卫生知识,详细讲解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中余氯、pH值、浑浊度等关键指标的卫生学意义,并介绍进入泳池应遵守的卫生要求,如淋浴更衣、通过强制浸脚池等。“泳池水为什么会有‘消毒水味’?”“游泳后眼睛发红是不是水质太差?”针对这些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监督员结合真实案例一一解答,破除认知误区。

为了让市民“看得明白、选得放心”,活动特别设置了信息公示环节。卫生监督员现场展示了游泳场所必须公示的卫生许可证、卫生信誉等级、管理制度、水质检测报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每日水质自检数据等信息,并指导市民如何通过这些“窗口”直观判断一家泳池的卫生管理水平。

在专业讲解后,市民代表们实地参观了泳池水循环处理系统,深入了解泳池水经过循环过滤、臭氧或氯消毒、水质监测等多重工序的“蜕变”过程。水质快速检测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卫生监督员手持便携式检测设备,现场演示余氯、pH值等核心指标的检测流程,并邀请市民亲手操作。不少家长和孩子在指导下完成检测,纷纷表示“原来每天都有人这样守护我们的游泳安全,很安心”。

安全不止于水质。活动中,场馆专业救生员还现场演示了溺水急救操作,包括心肺复苏(CPR)、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及救生器材使用等关键技能,普及自救与互救知识,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以前只知道游泳健身,今天才知道一池清水背后有这么多专业保障措施。”市民李女士感慨道,“以后选泳池,我也知道该看什么、问什么了。”

据悉,今年以来,平湖公卫中心持续强化游泳场所卫生监管,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与区级专项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辖区所有游泳场所100%监督覆盖、100%水质抽检。同时,通过指导培训、督促整改等方式,推动游泳场所落实卫生安全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介水传染病传播风险。

平湖公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开放日”活动旨在增强监管透明度,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下一步,中心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定期公示抽检结果,依法查处不合格单位,切实筑牢游泳场所公共卫生安全防线,让市民游得安心、游得健康。

编辑:吴猛 陈苏雅责任编辑:战旗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